概况
郭庄回族乡于1987年经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建立,是南阳市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辖9个行政村,其中4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全乡面积18.4平方公里,耕地1.8万亩,人口1.2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6%,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小乡。近年来,该乡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强化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2009年在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殊荣。
经济发展
近几年,在农业上始终把改善生产条件作为基础来抓,支柱产业进一步明晰,特色产业逐步培育。一是做大做强蔬菜产业。郭庄回族乡党委、政府立足成熟的经验,制定更加完善的优惠政策,抢抓机遇、主动出击,促使了郭庄现代农业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已成功引进三家现代蔬菜生产公司,年生产无公害蔬菜6400万余斤,全部销往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实现产值1.8亿元,带动当地1000余群众到企业工作,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二是发展特色养殖业。在畜牧业发展上,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群众擅长养殖的优势,以乡养殖场为依托,鼓励农户分散养殖,养殖场统一提供羊羔、防疫,长成后由养殖场统一收购、集中出售,提高了成活率和经济效益。依托我县“中国金鱼之乡”品牌,积极宣传引导我乡群众养殖观赏鱼,目前,养殖水面已突破1000亩。三是大力发展烟叶生产。2013年全乡共植烟1000余亩,预计可实现产值360万元、税收70余万元,亩效益达3000元左右。目前,全乡初步形成了支柱产业与特色产业相结合,大宗收益与小项增收相结合的农业结构体系,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300元。在打造农业特色乡镇的同时开展招商引工作。近年来,共引进各类工业企业4家,总投资2700余万元,有力的推动了民族乡经济的发展,初步解决了农业强、工业弱的局面。
社会事业
自建乡以来,全乡共新建清真寺2座,少数民族学校4所,卫生院1所,使全乡4个回民聚居村达到每村一座清真寺、一所回民学校,充分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教育、医疗及宗教信仰需求,并在每年“答尔代”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干群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慰问。在优抚救灾资金发放、农资分配、争取项目等方面对少数民族群众给予重点倾斜、优先照顾,同时还采取积极向上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及接受社会捐助等方法筹措资金,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近年来,投资150万元新建民族文化广场一个,为各族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理想场所;投资225万元高标准修建了13条19.7公里平原四级水泥路,使全乡9个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目标,解决了各族群众的出行难问题;投资50万元,建设回中操场、小学餐厅楼,硬化校内路面等,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投资30余万元修建养殖场一座,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发挥优势,发展传统养殖业;投资15万元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发展沼气,改善生活条件。2013年,在完成全部审批手续后,启动实施郭庄回族乡民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程,该社区是全市唯一以乡镇为基础整体规划设计、一体化推进的新型社区。社区规划总占地面积1200亩,整合全乡9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可容纳一万余人。一期工程占地近80亩,紧邻民族广场,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住房320套,配套完善幼儿园、超市、街心花园等公共设施,提升学校、卫生院、民族广场等公益设施,实现水、电、路三通,达到绿化、亮化、美化的标准。2012年实现了创建“二星级集镇”工作目标后,乡党委、政府始终本着发展经济、增强实力、优化经济结构和城镇布局、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目的,充分整合各种资源优势,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强化集镇建设,提升集镇品味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2013年,乡党委、政府投资190万元,开挖下水道、铺设彩砖、修建窨井,对集镇范围的1.2万平方米路面进行沥青铺设。努力实现优化集镇布局、拉大框架、丰富居民生活、提高集镇品位的目标,使集镇形成规范有序、布局合理,秩序盎然、市场繁荣的态势,成为农业工业化、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