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镇平企业 > 正文

社会事业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3-10-08 22:52:37   来源:本站原创     

  镇平社会事业
  
  “十一五”期间的五年,是镇平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交通等社会事业取得显著进展的五年,是镇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五年。经过不懈努力,镇平县逐步实现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弱有所保、老有所养、娱有所乐、出行便捷,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
  
  五年来,镇平县委、县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原则,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坚持贯彻落实城乡统筹、城镇化带动战略,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和社会和谐,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社会发展态势良好。
  
  ——教育事业初步成为造就人才的“储备库”
  
  一是义务教育成果不断巩固。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99.82%,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就读比例达到65%以上,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100%。
  
  二是教育资源不断优化。2007年以来启动实施了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初中由42所调整到34所,小学由220所(附属教学点199个)调整到94所(附属教学点318个),有力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积极筹建新一高中和全兴双语实验学校,目前均已开工建设,建成投用后将对缓解县城高中和小学大班现象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实施“名师工程”,组织评选30名名师“送教下乡”,为改善教育质量提供了有益实践。推行“阳光招考”,五年来共招聘教师645名,有效缓解了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全县教学质量快速提升,2008年高考全市文科状元、2009年文理科状元均出自我县,2010年高考更是取得了上线1446人进线率36.53%的好成绩。
  
  四是职教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把玉雕职业学校合并到县工艺美术学校,几年来共招收学历班新生8700人,培训实用技术人才8.1万人,工艺美术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投资6亿元筹建镇平玉雕职业技术学院,框架协议已签订,建成后可容纳学生万余人。
  
  ——医疗卫生事业初步成为百姓健康的“守护神”
  
  一是推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扩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覆盖面,以石佛寺等3个乡镇为试点,对全体居民进行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其他乡镇、街道以老年人、儿童和孕产妇为重点进行免费体检,目前共建档14.22万人,体检13.92万人。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把结核病纳入新农合慢病管理范围,艾滋病患者纳入预防救治体系,保证病人有药吃、有医治、有院住。
  
  二是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16个乡镇卫生院和1家县级医院进行改造升级,新增业务用房面积4.39万平方米,乡镇卫生院均实现有门诊楼和病房楼;完成了150个村卫生所建设项目并全部达标;完成了彭营和晁陂等乡镇3个试点村890户的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狠抓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医患纠纷明显减少,县中医院达到二甲标准。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卫生医护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工程,共培训基层卫生人员4021人;实施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行动,共派出专业技术人员5批次40人。
  
  四是推进基层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自2007年实施新农合以来,参合率从2007年的88%上升到2010年的98.34%,全县累计有124.75万人次从中受益,共报销补助2.54亿元,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人口计生事业初步成为提升人口素质的“助推器”
  
  一是优质服务不断深化。相继开展了生殖健康系列服务和孕前孕期营养素增补等多项服务,出生人口缺陷率下降到2.6‰;通过开展以知情选择为基础的避孕节育技术全程服务活动,已婚育龄妇女的综合避孕率由2005年的88.62%提高到2010年的90.89%,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及时率提高到90%以上,全县人口年均出生率为12‰,人口性别比从114:100下降到110:100。
  
  二是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在县计生委和各乡镇(街道)设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并与省内外86个市、县建立信息通报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初步形成了同管理同服务的长效机制,使流入人口计划生育手术免费落实率和免费生殖健康检查率均达到100%。
  
  三是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日益完善。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幸福家庭行动”和“关爱女孩行动”,全县纳入养老保障户人数由2005年的355人增加到1325人,纳入医疗保障人数由0人增加到87.36万人,享受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的人数由335人上升到1117人,有89人享受到特别扶助金。
  
  ——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初步成为社会发展的“稳定阀”
  
  一是就业和再就业落到实处。全县共开发就业岗位12万个,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7.26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1.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二是劳务经济产业初具规模。全县共建立县外劳务输出基地61个,劳务输出总数达8.37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总收入12.8亿元,初步实现了“信息网络化、供求基地化、中介多元化、服务全程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格局,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与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比重年增幅都在10%以上,农民人均劳务经济收入占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4%以上。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完善。初步构建起“三条社会保障线”制度框架,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障全覆盖,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4.4万人,参加养老保险3.7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员1.42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员4.08万人,享受失业保险金人员5120人。
  
  四是困难群体权益得到维护。全县享受城市低保对象累计为351421人次,发放低保金5156.4万元,农村低保对象户39690人,累计发放低保金5000余万元,初步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改、扩建了乡村福利院55所,集中入住2040人,分散供养3060人。
  
  ——文化事业初步成为城乡灵魂的“栖息地”
  
  一是文化产业快速推进。做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文章,着力培育玉文化、红色文化、佛文化、山水文化等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升作用日益凸现。镇平玉雕成功入选中国新锐城市名片,启动建设了国际玉城、天下玉源、玉城公园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了彭雪枫故居、太公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与新通商投资公司签订了五垛山旅游开发框架协议,玉雕湾争创4A级旅游景区,彭雪枫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二是文化设施建设长足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对县图书馆进行改造,新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410个、县级支中心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个,农村文化大院26个,新农村书屋49个,完成了42个农民健身工程示范村建设。
  
  三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民间艺术大赛、全民健身运动会、爱国歌曲大家唱等大型活动,成为全县文化活动的亮点。成立了宛玉民间文化演艺公司和农村电影放映队,开展了以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服务活动,基本做到了“月月有文化活动,节节有文艺演出”。
  
  四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菩提寺成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平玉雕工艺入选国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仵海洲被授予国家级玉雕工艺传承人,民间歌舞《九莲灯》入选省级非遗名录,丝毯工艺、侯记烧鸡技艺等8个项目入选市级非遗名录。
  
  ——科技事业初步成为富民强县的“催化剂”
  
  一是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全县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46项,中联水泥的窑提产技术研究和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技术改造与应用研究,开天机械的液压破碎锤研制等省级科技成果解决了企业生产遇到的技术障碍;研发新产品100余种,豫龙纺织的精梳棉JC系列产品、新星光学研发的军用CCD夜视系统等新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新产品产值率达18%;申请专利200余项,憎水玻璃技术、改进型液压缸体等17项发明专利走在了行业前列。同时,帮助和扶持中联水泥等重点企业成立厂办科研机构,协助豫龙纺织等企业与国内外60多家校及科研院所建立技术依托关系,与40多家优势企业形成技术合作关系,使企业保持了强劲的技术竞争优势。
  
  二是科技富民成效显著。建立科技示范村114个,科技示范户4800户,科技示范园27个,示范基地1.2万亩,全县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5%、92%,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份额达到47%,应用性先进成果覆盖率达80%以上,我县先后被确定为省级和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
  
  三是社会科学稳步发展。进一步加强了环保、交通、城建、医疗卫生等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推动科技长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县被确定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交通事业初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引擎”
  
  一是公路总量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公路建设完成投资突破6亿元,公路总量由1241.6公里增加到2830.33公里,农村公路总量由1092.13增加到2681.08里,公路密度由67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116公里/百平方公里,新建改建各类等级公路1740.4公里,全县40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
  
  二是交通行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先后完成了干线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交通规费征稽体制改革、燃油税改革。通过改革,干线公路养护全面推向市场,农村公路养护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负责制,交通行业由管理型向服务型逐步转变,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形成了“上级补助、地方配套、社会融资”多元融资新格局。
  
  三是公路运输网络日趋完善。现有营运货车9255辆22583吨,营运客车282辆5624座,组建了裕华和航天水泥2个物流公司,客货运输量增长速度均超过220%以上。建成乡镇级客运站16个,农村客运招呼站78个,行政村通车率达到97%。
  
  同时,环保、广电、保障性住房、节能减排等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初步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源”。

[责任编辑:zpdin] 

相关热词搜索:社会 事业

上一篇:镇平农业
下一篇:特色产业

分享到:44.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