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网讯 从检9年,她办理的涉罪未年成人案件换了一批又一批,称呼也从“姐姐”到“阿姨”“妈妈”,只为中学时代“公诉人”梦想。虽然这条路走得很艰辛,可她不改初衷,从院内到院外,几乎天天都是围着这群“孩子”们(涉罪未成年人、未成年被害人、中小学生、留守儿童)转,她就是谭明新,河南省镇平县人民检察院未检科科长,被同事们称为“孩子王”。
18岁的王冬,现在是南阳市一所工业学校汽车工艺专业的学生。2013年12月,王冬带着4个比自己小的孩子骑着两辆摩托车,尾随一名骑电动车的女青年,并抢走对方一部手机和装有600元现金的挎包。被拘留期间,面对着阴深冰冷的铁窗,王冬常常半夜惊叫,有时会拿头往墙上撞,连路都走不好。
谭明新第一次提审王冬时,他低头不语,不停流泪。看到王冬穿得比较单薄,谭明新关切地问道:“你冷不冷?晚上有没有被子?……”渐渐地,王冬打消了顾虑,向这位和蔼的检察官阿姨交了底:自己一直跟爷爷相依为命,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从小到大仅见过父母3次。“这次跟别人一起抢包就是想闹出点动静来,让爸妈回来看看我”。
“听了王冬的话后,我觉得特别心酸。”谭明新跟管教干警联系,给王冬调整一个人员相对少的监舍,嘱咐管教民警对他多些关注,还买来新棉衣、新棉被和几本名著转给王冬。
结合案发后王冬有自闭倾向,谭明新在提审时有意识地开导王冬,给他讲贝多芬创作交响曲《命运》的曲折经历,鼓励他勇敢面对生活挫折。同时,谭明新还作王冬父母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把单纯的迁怒责骂变成对孩子关爱和温暖。
2014年3月,检察机关作出对王冬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下发不起诉决定的那天,王冬满含热泪的抱着谭明新说:“明新阿姨,谢谢您!请允许我叫您一声妈妈。”
从接手王冬的案子至今已经一年多,谭明新还保持着给这个“儿子”打电话的习惯。今年麦收之际,听说“儿子”请假回家帮助家里收麦子后,谭明新专程到王冬家进行了回访,与他谈学习、聊理想、话生活。
从事青少年维权工作9年来,谭明新办理了近百件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认下了10多个像王冬这样的“儿子”。
“在办案中我们发现,只要知道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了,不管是否有罪,许多学校都不再接收这样的孩子。为此,我们想尽办法不让这些有求学欲望的孩子心里留下烙印。”谭明新介绍,“复学难”是当前许多问题少年在改过道路上最大的坎。
为此,她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积极牵头推行涉罪未成年人复学工程,并依托镇平县一高、侯集镇二高等5所中学的法制副校长,推动对判处缓刑、管制等非监禁刑未成年人复学、升学机制的实施。近年来,先后共同帮助9名问题少年重返校园。
“我们一对一帮扶的这些孩子们,都有特殊的家庭背景,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父母遗弃、还有的是孤儿,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经济上,他们非常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法律的保护。看到一棵棵‘歪树苗’被扶直、一个个孩子重获新生,我的心里特别幸福和自豪……”和记者谈起结对帮扶的感受时,“孩子王”谭明新为之动容。
[责任编辑:王远]